羊拉乡近期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做好应急处置准备。我乡地处云南、西藏、四川三省交接处,是德钦县疫情防控最前线,为防止西藏、四川等中高风险地区疫情输入,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牢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紧盯西藏、四川、贵州等疫情形势变化,主动担当起守住“第一防线”的政治责任,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工作措施,第一时间协助德钦县有效处置“8.10”疫情。同时,及时组织、动员辖区干部群众设置检查服务点,坚持“边做边完善”,制定和优化相关领域工作方案,组建由乡政府牵头,派出所、卫生院、幼儿园、信用社、电网公司等协助的疫情防控工作联防机制,联防联控、快速有序、精准有效处置疫情。
(二)严格标准、合理储备,规范运行集中隔离观察。在“8.10”疫情发生时,我乡第一时间设立闭环健康监测点1个(羊拉矿山),实际可用房间18间,截至10月8日,全乡累计解除隔离医学观察16人,累计解除闭环健康监测16人,累计解除居家健康监测47人。在收取健康监测费用方面,严格按照上级相关政策规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本着勤俭节约、合理保障的原则,动态调整监测人员住宿费补贴和餐费标准,尽最大努力减轻监测人员生活负担,做好日常服务管理,稳定监测人员情绪。
(三)区域协作、闭环管理,全力做好人员车辆转送。加强与接壤乡镇沟通协调,羊拉乡党委领导多次到周边乡镇召开协调会,推动达成工作共识,形成联动机制。截止10月8日,累计转送奔子栏闭环健康监测点5人(均为四川旅居史,已解除)。针对近期四川省疫情形势,进一步加强与四川省旭龙乡、解放乡沟通交流。
(四)点面结合、把准时间,强化人员排查管控。加强对贵州、西藏、青海、四川、深圳入“返”乡人员排查管理。截至目前,州外返乡人员共计928人,其中西藏返乡57人,昆明返乡88人,四川返乡68人,贵州返乡6人;目前我乡在藏人员总计177人(含长期在藏人员及临时在藏人员),计划返乡19人。
(五)统筹兼顾、维护稳定,从严落实社会管控措施。我乡结合疫情发展形势,在交界通道和乡内公路及步行通道动态设置服务点,科学配备工作人员,做好往来车辆、人员排查和健康监测,设立各类服务点14个、配备33人。强化健康监测和生活物资保障,做好防疫物资保供,确保物资供应不受疫情影响。强化信息搜集研判,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宣传。张贴防疫知识海报,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在全乡设置2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区域核算监测点10个点,配备医护人员32人,其中8人从奔子栏调派支援,调配的乡职工力量28人,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共39人,小组干部41人人,乡村治理员41人,农村党员41人,累计采样5859人(社区群众在香市做核酸,不在统计范围)。
(六)急平转换、逐步推进,统筹开展日常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调配人员,优化人员安排,在保障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基础上,逐步撤回多余人员。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抓好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管控,从严从简控制人群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目前本乡共设有5个卡点,其中省界卡点4个,州界卡点1个,县界卡点0个,累计排查车辆1816张,人员3824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输入性病例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西藏、四川疫情形势影响,后续随着由藏、川返乡人员不断涌入,加之我乡与西藏、四川多处接壤,我乡出现输入性病例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二是加强区域联动机制还要加强。通过本次突发疫情的检验,我乡与周边乡镇的区域合作的时效性、联动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在信息共享、责任共担、风险联控等方面的联动机制还不健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有效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迹象加强隔界河由藏、川返乡人员闭环转运和健康监测,加强管理服务,认真完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
(二)严格落实常态管控措施。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全乡疫情防控措施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重点做好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做好个人防护。抓好重点场所、机构、人群管控,从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控制人群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强与周边乡镇沟通对接,就解除隔离人员转运、危重病人转治等方面,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标准、完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