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拉藏族居民的婚姻制度在建国前,由于受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限制,表现出严格的门第婚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是不能通婚的,土司和头人只与地位相同的上层人物通婚,而平民百姓只能与平民百姓通婚,即便土司与平民嫁娶,也受到种种限制,羊拉乡1957年民主改革后,高原游牧民翻身做主人,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政策。羊拉 在民主改革 以前,高原 游牧民的生活是极其艰难的,处在交通靠双脚、通信靠叫喊、收入靠采集、宣传靠嘴巴 的社会形态。在社会生产力极低 、生产资料又掌握在极少数农奴主手里,游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强烈的,他们总希望有一双时代穿不烂的铁 鞋,也不用光着脚四季不分地给农奴主干活,希望自己的双手变成一双能飞的翅膀,可以自由的翱翔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游览千年的冰川河流,也不用长年累月的生活在农奴主圈定的范围里,他们希望有一位志同道合、善解人意、多愁善感、日夜思念、白头偕老的伴侣,可以有苦同丹、有甜同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也用不着整天羡慕农奴主花前月下、如醉如痴的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羊拉的婚俗始终完整的传承和保护下来,而藏族青年男女的相识相逢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抢帽子
从相识、相知到恋爱,需要时间与空间,渐渐熟悉对方的兴趣爱好,认定他是自己一直走下去的那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熟悉像一杯醇香的美酒,酒需要时间的陈酿,爱情需要时间的沉淀。抢帽子是藏族青年男女一个特殊的认识方式,主要体现在平时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男女双方相处到一定程度后,相较于女方,一般男生会主动一些,或在农场、或在田间、或在水磨坊、没有固定的场所,男生会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抢走女方的帽子或随身的装饰品,其目的希望女方追到一个隐蔽的场所,以便男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两个人的感情,如果女方对男生没有兴趣或根本看不上,那剧本是另一个了,别说追几步,说不定会当场会翻脸,如果女方被男生的英俊外貌和人品打动,只有身体允许,男生能跑多远都行,女方会不顾一切的追上来。名为拿回被抢走的帽子,实则在暗送秋波。增强相互了解,熟悉彼此。直到走进彼此的心。
二.水磨坊
羊拉乡的百姓主要以面食为主,以青稞、小麦、玉米、荞麦为主,想要变成放心的食物,进行相应的清洗晒干后,用骡子或马驮到水磨坊进行粗加工。再进行筛细后,可以放心食用,而去一次水磨坊,顺利一点则两三天,如遇到刮风下雨,极端天气时,一时半会儿也磨不完。水磨坊也是跟其他藏房一样,以山而建、以水而居,傍山傍水伴佳人,在交通及通信最不发达的过去,藏族儿女通过沟通交流,如果志同道合,兴趣爱好一直,则相约去水磨坊,而水磨坊一般建在山谷的最低端,那里水量充足、便于水磨坊一年四季高效运行,那里山高谷深,四周群山连绵、陡峭险崚,两岸青山对峙。没有旭日朝阳,只有幽静安详,是静与动的搭配,单调与旋闹的转变。藏族青年男女会十分珍惜在水磨坊短暂单独相处的日子,生活上相互关心,思想上些许沟通、灵魂上得到净化。通过相处增加了解和共识,对未来充满希望。若今生有缘,我们偕同到老,经过沟通和了解,把沟通的内容及时地告诉家里的父母或长者,一般女儿只告诉母亲或奶奶、姐姐。儿子说給爷爷、父亲、哥哥。经过大人们的了解、沟通后,再决定是否同意这门亲事。
三.放牛羊、唱牧歌
夏季的牧场,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神鹰在高空翱翔,成群的牛羊沐浴在广阔无边的草场上,时而自由自在的觅食、时而狂奔寻欢。不知何时,从遥远的山顶传来悠扬的牧歌,一瞬间,高原草甸、雪山河流、蓝天白云、牧场情歌融为一体,形成高原牧场祥和、美丽、和谐的牧场生活场景。原来思那江措和扎西拉姆在情歌对唱,男:山顶上的阿妹,你像草原上的格桑花,美丽又动人。女:牧场上的阿哥吆,我住在金沙江傍的藏寨里,那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男:草原上长者惜生仁慈,邻里和睦相处,常年以花为伴,以雪为邻,你是否愿意来草原做客。女:我像峡谷里的孤燕,一直盘旋在河流、峡谷、藏寨间,疲惫和寂寞成了我的常客,如果草原是我前世许来的缘分,今生我定会与草原续缘。在没有手机、没有QQ,没有微信、通信主要靠喊叫的年代,藏族年轻男女,以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对方心服口服,夜无眠、饭不思、茶不想、因为情真意切,表达方式朴实大方,审美观和物质观在几首藏族牧场情歌面前变得十分脆弱、微不足道,最终败下阵来。
四、父母包办
包办婚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在缺乏基本的感情基础和沟通,甚至在婚前没有见过面,在父母、亲朋好友、媒人的介入才完成的婚姻,也就是说必须由第三方参与才能完成的婚礼。需要包办婚姻的人群大体集中在身体先天有缺陷的、缺乏正常的社交活动、因抑郁而对婚姻失去信心、因感情受挫而不想染指红尘这几类。虽然包办婚姻是法律上是不允许的,也禁止的,提倡自由婚姻,自由恋爱的,但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四省涉藏地区来说 ,包办婚姻也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加强邻里和睦、增加人口出生率有积极的因素。鲁绒央宗和达瓦此里都不善言语,在鲁绒央宗24岁那年,是通过媒人尼玛此里介绍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们儿孙满堂、家庭幸福、呵护有加。 藏族青年男女从相遇到相识,再到相濡以沫,或许没有什么物质或其他因素的束缚,他们从未猜到结局是甜是苦。他们只相信幸福离自己很近,甚至触手可及,只要得到一人心,从现在到将来,白首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