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傈僳族优秀传统文化“阿尺木刮”歌舞,巩固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巴迪乡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中心于2025年10月20日至21日在乡民族文化广场开展专项歌舞培训,切实提升“阿尺木刮”民间艺人和傈僳族歌舞文化爱好者的综合素质,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时代活力。
此次培训由我乡“阿尺木刮”州级传承人余勇兴、县级传承人丰正华担任指导老师,两位老师深耕“阿尺木刮”文化领域多年,不仅熟悉傈僳族传统歌舞技艺,更对非遗传承有着深刻理解。培训覆盖5个行政村,通过村组宣传、自愿报名的方式,吸引了热爱傈僳族文化的群众及传承队队员共计130多人参与,其中既有傈僳族、藏族、纳西族、汉族等多民族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爱好者。各民族兄弟姊妹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生动体现了巴迪乡各民族大团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和铿锵有力的步伐、欢快优美的舞姿都展现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和谐共融。

培训过程围绕“理论+实践”展开,注重专业性与观赏性相结合。10月20日上午,余勇兴老师首先开展傈僳族“阿尺木刮”文化理论教学。他结合自身传承经历,从“阿尺木刮”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唱腔特点、舞蹈寓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大家在掌握技艺前,先建立对民族文化的深度认知。丰正华老师率先示范“阿尺木刮”的基本舞蹈动作,从步伐、手势,到连贯的转身、跳跃,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演示,学员们跟着老师一步步学习。

此次培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反诈知识的学习融入其中,不仅传授非遗技艺,更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阿尺木刮”艺人及爱好者技艺与思想素养的双重提升。


10月21日的巩固提升与成果展示阶段,学员们身着藏族、纳西族、傈僳族传统服饰,伴随着欢快的歌声翩翩起舞,整齐的舞步、洪亮的唱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让大家看到了培训的显著成效。巴迪乡将持续关注学员的后续学习情况,积极组织“阿尺木刮”进校园、进村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