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文  号
来 源
财政局
公开日期
2025-03-05
关于德钦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05 17:35     浏览次数:868   
字体:[ ]
打印

监督索引号53342203000010000

县十五届人大

会议文件(

 

关于德钦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222日在德钦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德钦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德钦县2024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五届人民代表会第五次会议审,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支持下,我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和边疆稳固“四件大事”,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全力实现收入稳步增长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防风险、应变局中保持了财政运行的总体稳定、稳中有升,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贡献了财政力量。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504万元,比上年决算数38216万元增收3288万元,增长8.6%。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3169元,同比323万元,下降2.4%;上划省级收入3720万元,同比650万元,增长21.2%;上划州级收入4809万元,同比82万元,下降1.7%县本级收入19806万元,同比增收3043万元,增长18.2%

县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80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7266万元的114.7%,比上年决算数16763万元增收3043万元,增长18.2%。其中:税收收入1262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1000万元的114.7%,比上年决算数9375万元增收3247万元,同比增长34.6%;非税收入718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266万元的114.7%比上年决算数7388万元减收204万元,同比下降2.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344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86851万元的81.4%,为预算调整数210000万元的111.2%,比上年决算数278496万元减支45049万元,下降16.2%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7583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225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65717万元(其中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4795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961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4438万元,调入资金735万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5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820万元,收入总计272882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3447万元,上解支出515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713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40万元,年终结转24608万元支出总计272882万元。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90万元,年初预算数843万元188.6%比上年决算数427万元1163万元,增长272.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787万元,年初预算数4870万元159.9%比上年决算数2700万元增支5087万元,增长188.4%

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为: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9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19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894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701万元,收入总计4543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787万元,上解支出29万元,调出资金6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4945万元,年终结转2072万元,支出总计45433万元。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35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万元,上年结转2万元,收入总计13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万元,调出资金135万元,年终结转1万元,支出总计138万元。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9219万元,为年初预算数45180万元86.8%其中:保险费收入2813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254万元,利息收入90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3398万元,为年初预算数45066万元96.3%收支未完成年初预算,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024年起纳入州级管理。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收支结余-4179万元,加上2023年末结余1074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568万元。

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全县2024年初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15000万元,上级财政当年下达我县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4000万元和政府债务结存限额3000万元,收回政府债务结存限额2000万元,一次性下达我县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政府债务限额33445万元,202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53445万元。全县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10484万元,加上当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45445万元减去当年政府债务还本额度5630万元,2024年末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0299万元,严格控制在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风险等级为绿色。

(六)“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三公”经费支出744万元,比上年决算数800万元减支56万元,下降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63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129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501万元)公务接待费114万元。

(七)“三保”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我县“三保”及其他刚性预算支出138739万元,其中,“三保”支出114843万元保基本民生20725万元,保工资89045万元,保运转5073万元),三保外其他刚性支出为23896万元,“三保”及其他刚性预算支出占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4%

上述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数据均为快报数(执行数),详见草案附表,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县2024年财政决算后,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落实县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024我们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按照县人大决议要求围绕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切实守牢风险底线,着力深化财政改革,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支撑。

(一)加大收入统筹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始终把抓好收支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源节流,促进财政平稳运行。一是依法依规组织财税收入。围绕全年收入任务目标,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密切关注各项减收因素对财税收入的影响,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监控,定期分析研判收入形势,加强欠税清缴和零散税收征缴,力争颗粒归仓。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2%,超收2540万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3.7%,税收收入占比较上年增长7.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二是综合施策争取上级支持。为缓解财政收支压力,财政部门围绕县委确定的中心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财力保障。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州政策动态,准确把握时间节点,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资金、增发国债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20781元,债券资金45445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县项目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三是精准精细盘活统筹资金。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加速推进“四本预算”在相对完整、独立基础上的有机衔接,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6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35万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6943万元,统筹用于需的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进一步弥补了公共预算财力缺口,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急需处,全力支持发展各项民生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教育、就业、卫生等民生支出达18928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常态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实施财政支出分类保障措施,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地位,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特别把保基本民生放在支出顺序首位,2024年全县“三保”支出114843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49.2%二是聚力支持教育优先战略。统筹各类资金29572万元,全面落实教育“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支持教育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年投入12733万元,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计划生育服务保障等方面,不断提升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四是织密兜牢社会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资金33072元,积极履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退役军人、困难残疾人等各类群体兜底保障职责,发放各类保障金6259万元、覆盖212677人次,安排就业补助支出1767万元,解决城镇新增就业613人,安排148万元支持大学生和返乡人员自主创业7五是住房保障建设深入推进。全年投入10678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危房改造等民生领域,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三)保障重点领域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发展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财政资源,千方百计保障重点支出。一是促进生态环境提升。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绘好“生态画卷”,全年投入657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生态护林员报酬、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污水处理、土壤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支出。二是支持做好“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切实强化投入保障、优化政策供给,统筹推进“三农”领域重点任务。2024年全年农林水投入60485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支农惠农政策,统筹安排财政衔接资金24431万元(含县级配套资金134万元),实施项目75个,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一卡通”管理平台常态化管理,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50类惠农补贴共计17514万元,惠及277791人次。加大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的采购力度,完成832平台”订单交易293笔,金额累计204.8万元,同比增加27.8%五是全面落实助企纾困。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助力市场主体减负增能、纾困解难,2024年共落实减税降费14267万元。持续做深做实企业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政府采购扶持作用,对中小微企业实行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惠企政策。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持续多点发力、纵深推进,现代财政制度不断完善。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入推进预算一体化建设,拓展零基预算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编制支出预算,2024年部门预算一般性支出在2023年基础上压减5%。切实提升预算编制质量。二是强化财政绩效监管。始终把绩效管理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年初绩效目标、年中绩效监控、年末绩效自评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审工作,累计评估项目资金1209万元,审减资金313万元,审减率达25.9%,开展4个重点绩效评价项目7682.54万元,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坚持“无预算不采购”原则,全年完成采购项目77258个,成交金额42893万元,节约资金3589万元,节约率7.7%四是持续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上级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要求,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常委会批准后,20日内将预决算批复至各单位,全县102家预算单位(含二级单位)统一在县政务网财政预决算专栏向社会公开预决算信息,除涉密单位外,公开率达100%,提升了财政数据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五是国企改革初见成效。认真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委派外部董事,规范国有企业决策程序,构建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体系。我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能力显著提升,资产规模达44000万元,实现营收8000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实现“零的突破”,收入达到135万元六是稳妥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根据县委关于叶枝镇、巴迪乡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安排部署,立足财政职能,主动担当作为,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国有资产债权债务划转、水电税费分配和财政基数核算工作。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促进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五)强化风险意识,筑牢稳定发展之基。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的规定,加强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建设和债券资金管理使用穿透式监测,不断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按照上级批复的一揽子化债方案,结合当前防风化债新政策、新形势、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各领域化债工作。全年按时足额偿还政府法定债务到期本息9081万元,本金自筹偿还率达11.2%。积极争取国家化债政策支持,2024年争取到40445万元额度支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共化解隐性债务本息52511万元,推动5户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退出。超额完成年度“军令状”目标任务。二是强化预算编制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按照“三保”保障清单,足额编列预算,不留资金缺口。同时按照“三保”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加强财政运行监测,确保“三保”支出及时、足额兑付,全年未发生三保风险事件。三是严实精细执行预算。把过“紧日子”贯穿于预算执行全过程,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大支出结构调整优化力度,2024年共压减一般性支出827万元,统筹用于“三保”支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亟需支持的领域,确保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四是严防资金监管风险。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巡巡察、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深入推进“清廉德钦”建设,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财经纪律执行、财务会计行为等重点任务,按“统筹整合、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强化监督”的思路,开展2024财政“清源行动”。落实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暨清廉云南建设“惠民行动”工作要求,全面清理基层以借为名违规占用村集体资金、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推动规范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五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创新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手段,强化社会公众风险意识,做好金融风险排查、研判和监控,加强地方金融企业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县财政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三保”支出保障到位,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支持发展保障有力,改革创新不断深入。但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一是财源结构单一,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二是县级可用财力严重不足,各类刚性支出需求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是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不够到位,资金支出绩效不够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偿债资金筹集难,还本付息压力大。五是国企改革推进缓慢,县属国有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是实“十四五”规收官之是我省推进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实现之年和系列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编制好2025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至关重要。我县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上级和县委决策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坚定信心,勠力同心保障全县稳定发展大局。

(一)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25全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预期、激活力、化风险、保民生、促发展,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打造健康财政、安全财政、发展财政、民生财政、质效财政,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预算编制原则:一是依法依规编制。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按照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编制预算,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二是从严从紧编制。牢固树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重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是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巩固“财政主管部门所属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格局,压实部门、单位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责任。四是强化规划约束。继续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升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编制水平,增强规划对部门预算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五是突出绩效导向。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坚持以绩效为导向,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25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安排情况

本着积极稳妥、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综合考量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经济形势和工作重点、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和各项政策性增减因素,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248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7266万元增长30.2%,比上年快报数19806万元增长1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3000万元,比上年快报数233447万元增长16.9%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248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安排231516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安排225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安排20118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安排2808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安排2460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40万元,再融资债券收入安排9700万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收入总计290852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3000万元,上解支出安排497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安排10816万元,调出资金2060万元,支出总计290852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00万元比上年快报数1590万元690万元,下降43.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411万元,比上年快报数43361万元减支32950万元,下降76%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安排537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安排2072万元,调入资金2060万元,收入总计1041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411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300万元,比上年快报数135万元增收165万元,增长122.2%上年结转收入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安排2万元,收入总计30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安排303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9926万元,2024年执行数增长27.3%其中:保险费收入32523万元,财政补贴收入6862万元,利息收入8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8892万元,2024年执行数增长12.7%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034万元,滚存结余为7602万元。

5.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全县“三公”经费预算安排171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减少52万元,下降3%其中:因公出国(境)费7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4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291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51万元),公务接待费699万元。

6.三保预算情况

全县三保及其他刚性预算支出拟安排158397万元,其中,三保支出拟安排127463万元(保基本民生26356万元,保工资97080万元,保运转4027万元),三保外其他刚性支出为30934万元,三保及其他刚性预算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

四、2025年财政主要工作安排

(一)加强财政统筹,在增加财政收入上持续发力。是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围绕人代会确定的预算收入目标,加强分析研判,跟踪分析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推进综合治税,挖掘增收潜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持应收尽收,应减尽减二是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全面落实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措施,继续做“四本预算”统筹衔接,加大存量资金统筹力度,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三是狠抓资金争取。始终把资金争取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中央、省级资金安排使用方向、重点领域和分配依据,着重在财力性转移支付、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医疗能力建设、公共卫生发展、农林水发展专项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努力争取更大比例、更多份额的项目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二)严控支出管理,在保持支出平稳上持续发力。一是硬化预算约束。强化支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无预算支出安排,严格预算调剂管理,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提升资金支付效率。二是优化支出结构。继续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强化重点保障。坚持把发展社会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教育、社保、医疗、环保、农林水、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四是用好债券资金。提早谋划储备项目,协助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债券资金规范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

(三)强化风险管控,在防范财政风险上持续发力。一是持续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地位,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从严从细从实执行“三保”预算,落实“三保”预算执行监测和库款保障机制,做好“三保”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极力避免出现“三保”风险。二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券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统筹安排做好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安排与还本付息,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筑牢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防火墙”。把准财政一揽子增量政策要点,争取置换债券额度,以低息贷款置换高息贷款,以时间换空间,切实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三是加强财政库款管理。密切监测库款变动,及时、准确研判,精准、科学调度资金,确保不出现支付风险。四是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贯穿财政收支活动全过程财会监督运行机制,推进财政监督与业务管理紧密结合,将监督检查内容延伸到会计核算、预算资金绩效、国有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等各方面。

(四)深化重点改革,在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上持续发力。一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强预算、执行、决算、公开和审查监督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建立全面规范、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二是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载体,强化财政资源、支出政策、绩效管理三大统筹,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破除往年基数依赖,按照“先谋事、再排钱”原则合理编制2025年预算,强化“四本预算”有效衔接。三是持续深化财政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全力打造预算绩效全周期闭环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四是持续发力推进国企改革。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县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的财政各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既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县委工作部署,虚心听取县人大和县政协意见建议,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届人大次会议秘书处                 2025221日印

附件

预算报告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做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5.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的补助资金,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固定数额补助等。主要用于均衡地区间财力配置,保障地方政府日常运转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财政部将现行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中属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等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 事权的项目归并,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履行中央承担的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提高地方履行共同财政事权的能力。

7.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引导下级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8.预算管理一体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新时代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借鉴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将预算管理全流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整合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和规则,实现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制度执行力。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全国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各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以及全国预算数据管理的一体化。

9.一般债券指省级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10.专项债券是指省级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11.再融资债券指在上级核定额度内发行的、用于偿还以前年度发行的政府债券本金的政府债券。包括再融资一般债券和再融资专项债券。

12.债务限额指政府债务的规模上限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全国地方政府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债务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总限额内根据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确定后报国务院批准下达各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依照财政部下达的限额提出本地区政府债务安排建议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省级政府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财政厅根据市、县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统筹本地区建设投资需求提出本级及所属各市县当年政府债务限额报省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市县级政府。

13.政府债务风险等级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级评定办法的通知》将债务率作为隐性债务风险评定指标综合评估地方债务规模与其偿债能力匹配情况。债务率即债务余额除以综合财力×100%由高到低分别设置红、橙、黄、绿四个风险等级档次其中绿色是指债务率小于120%

14.“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监督索引号53342203000010111

主办:德钦县人民政府 承办:德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行政中心4楼 运维电话:0887- 8412190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